CFO如何助力企业逆势成长?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ACCA年度论坛成功举办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3.03.08
通讯员:曹巧波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兼具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年代,该播种什么?怎么播种?播种多少?原本迎刃而解的,现在扑朔迷离。”李扣庆院长说。2月28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携手ACCA遍邀学界、商界精英,围绕“CFO如何借助经济周期转换助力企业逆势成长”,力图为CFO的春耕之路辨明方向。与会嘉宾包括IASB理事张为国博士、复旦大学华民教授、经济学人欧洲金融亚太区总编吴晨、美世咨询大中华区财务总监曹卫群、神华集团信息公司财务部总经理王娟、德勤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喜达屋中国财务副总裁李旭东、德勤管理咨询合伙人廖福良、新元素财务副总裁朱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邓传洲等。学院校友、全日制学生、ACCA会员及学员近300人与会。
自25年前,第一次来上海洽谈建立ACCA项目以来,ACCA会长高沛利博士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他说,“在过去几年中,公司和市场都经历了很多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它们依赖财务专业人士。但今天CFO的战略性远高于从前,他的亲身经历越来越成为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变化不一定都是积极的,成功的转型要求多样化的团队、管理好人才以及新技术。”
“面对日益复杂的局面,我们更需要在个人的基础上强调集体智慧,更需要在寻找局部解决方案的同时,谋求整体解决方案。今天的论坛就是为了搭建这样的平台。”李扣庆院长说。在获颁ACCA卓越成就奖的时候,他表示,SNAI和ACCA之间的合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大家不仅仅关注本身的利益,更关注会计行业的发展,更注重为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红利承担起使命。
IASB理事张为国:新时代、新挑战
此次论坛上,同样参与了25年前ACCA中国破冰之旅的张为国博士获颁卓越成就奖。1997年至2007年,任职证监会首席会计师。2007年开始作为IASB的首位中国代表在伦敦履职,2012年获得连任。张为国博士站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前沿给大家带来了最具洞察力的分析。
回顾过往,1973年美国成立了独立于会计师职业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使会计准则能更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同一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代表在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以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但,IASC颁布的准则过于原则,没有一个国家引以为本国的会计规范。”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于是在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的支持下,一个类似于美国FASB的、全职独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2年成立。
初期,IASB主要是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IFRSs体系,以满足欧盟、澳大利亚、南非、香港等在2005年全面采用之需。中国也于2005年决定开始与之完全趋同。出人意料的是,至今已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再制定本国准则,而是全面采纳IFRSs。“从这种意义上说,在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中国领先了一步,带了个好头。”
对于IASB来说,2012年有好有坏。“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IFRSs的行列,特别是俄罗斯和沙特。另一方面,美国并没有公布明确的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IASB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和美国准则趋同为重心,转向兼顾全球各国诉求、更独立地制定准则的时代。
张为国博士介绍说,在新时代,IASB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第一, 美国等主要国家会否、何时以及如何作出采用IFRSs的决定。
第二,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越来越关注准则的经济后果,这使准则的制定面临更为重大的政治压力。
第三, 在一些重要导向性问题上的抉择: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以资产负债表还是损益表为基础?更强调相关性还是可靠性?更偏重公允价值还是混合计量基础?
第四, 是由IASB独挡一面,还是给各国留有解决其暂时性问题的空间?
第五, 财务信息不足和过量的争论。一方面,部分报表使用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等总认为信息多多益善,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惊呼信息多而无用,甚至可能掩盖了本属重要的信息。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朝向由IASB制定的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总趋势难以逆转。张博士认为,“建立准则是一回事,能否有效实施又是一回事。后者取决于一系列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就包括培养较高技术和道德水准、尽职尽责、自律的全球性会计人才。”而这也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ACCA的使命所在。
王娟:央企的战略转型,以神华为例
国企为什么要进行国际的战略转型?在神华集团信息公司财务部总经理王娟看来,原因有三。一是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二是落实中央经济政策,即稳中求进、结构调整;三是严峻的经济形势,国企竞争力有所下降。
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神华在2009年开始战略转型。王娟介绍说,包括大销售、技术创新、提高管控水平、推进人才战略等。
其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神华的信息化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支撑和服务层面,它不是被动的适应业务,而是主动的去引领业务。而财务总监则是信息化的直接领导。”
施能自: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业企业提出共享服务以来,它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近五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付诸实施。2012年,ACCA携手德勤管理咨询开展了相关调研。
“我们共收回了249份有效问卷,”德勤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先生介绍说,“调研结果显示,近一半中国企业开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他们的关注点更侧重于整合和推广标准的财务管理流程、支持核心业务、增强运营效率等。”
和全球调研结果一致,采用共享服务、外包或混合模式的比例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
调查发现,财务共享服务范围仍集中在交易性业务流程。
而且,财务共享服务对于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业绩改善有积极的影响;
已有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标准化建设和能力提升;
服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挑战。
李旭东:变动社会中的财务
1993年,获得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的李先生,在考取了ACCA之后,进入财务领域,现任喜达屋集团大中华区财务副总裁。他认为,在不断变动的各环境下,财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夯实基础,从做账、人员培训到公司管控,这些工作是否扎实。“朱镕基总理的不做假账说明假账很普遍。我们能去美国上市,却出现了很多财务欺诈。我们该反思,讲别人的时候非常容易,那自己能否顶住压力不做假账。”二是怎么能够不做假账。“我在不同行业待过,幸运的是不仅仅财务,整个公司的团队都有共识。”如果不巧进入了一个团队,希望能在正常经营之外得到一些竞争优势,通过一些不符合财务原则的手段。“我们不是圣人,可能只有选择离开。”
学了七年哲学,李先生坚信,财务人员需要有坚强的信仰。“基本的原则不可触碰。每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这些基本原则不要变成你每天伤脑筋的事,你伤脑筋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事。一个好的财务可能没法把一个烂业务做好,但我们也不能把一个好业务做烂。”
随后,各位嘉宾就经济周期转换带来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编辑:李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