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经济:挑战与展望”论坛圆满举办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1.5.28
通讯员:曹巧波
2012年,十八大、全球大选年、欧债危机。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经济在多方博弈中如何合作共赢?在纷繁复杂的国内环境中,如何加快市场化进程,再造竞争优势?5月27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主题为“2012中国经济:挑战与展望”的论坛,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商界领袖、德意志银行亚洲投行部主席蔡洪平和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多广,与两百余位校友共同探讨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论坛由夏大慰院长主持。
李扬:世界变了
作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教授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也更加宏观。他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至今已有5年,但是还看不到恢复增长的前景。“此次危机涉及到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甚至涉及到一些更加根本的因素。当这些没有调整到位之前,危机不会过去。”
一个新的世界历史阶段正在到来,他说。2013年起,新兴经济体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超过发达国家,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而且新兴经济体将从债务人变为债权人,全球经济新的治理结构呼之欲出。
同时,作为多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的知名学者,李扬教授非常清楚,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说发达经济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要忘记发展中国家也有相同的问题,无非是方向相反。现在,大家都在认真调整,如果我们不来真的,再过十几年,就还会是二三流的国家。”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颇有些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的难处。李扬教授认为,人口红利—高储蓄率—储蓄率高于投资率,这条主线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点。“我国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长期来看不得不转变,但是很难。“近期发改委开始加快对新项目的审批,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从工业化逐渐向城镇化转变,对此,投资领域及其性质也需要改变。与之相适应的则是金融业的深化改革。”他说。
蔡洪平:未来两周内,什么都可能发生
德意志银行亚洲投行部主席蔡洪平先生的演讲主题是,从欧债危机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当然,未来两周内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是“欧债危机”。
“现在的欧债危机相当于两辆即将相撞的火车,只能慢慢地靠近、相撞。”他认为。希腊的经济支柱分别是旅游和航运,目前都处于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削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削减福利,相当于是“掐脖子”。而意大利因为有工业基础,问题应该不大。
“现在最担心的是希腊一旦退出欧元区所带来的冲击。”蔡洪平分析说。过去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爆发的,加入欧元区被认为是拿到了一张和平的门票。顺利的话,从货币联盟到财政联盟,乃至政治一体,循序渐进。此次欧债危机对欧洲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的伟大创造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对我国而言,他认为真正的内需可能还是在房地产领域的突破。
贝多广:被透支的红利
“作为欧元区真正受益者的德国,为挽救希腊可能要出资1万亿欧元。”而这只是问题的缓解,不是问题的解决,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多广介绍说。现在已经有专家开始质疑欧元区成立的基石了,“他们发现欧元区国家间的差距超过北半球任一维度上随机组合的国家。”
“我国经济短期内的投资应该没问题,但是长期来看最严重的是全球化红利的透支、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贝多广先生分享了三个大的趋势。
一是迟至2018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量会超过发达国家。当然,问题没有这么一目了然。他对比了中美两国上市企业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企业的轮换,反映的是国企改革的历程。而美国反映的则是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是中国经济从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我认为中国的投资方兴未艾。”
三是中国金融结构的问题,80%的银行贷款给了10%的大型企业。“我们需要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去为不同的对象服务,而不是现在很多人号召的什么机构都要为小微企业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金融产品没有跟上实体经济的需要。”他认为,实体经济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最基本的金融产品的支持。
最后,诸位嘉宾就民营经济海外融资、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中国股市、房地产调控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此次论坛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上海华腾软件财务总监金源说,“公司的主业之一大型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深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此次论坛,使我加深了对近期国家货币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
“近期,我们一直在关注欧元汇率,诸位嘉宾对欧债危机的深入分析对我们研判汇率变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上海海立财务总监秦文君说,“而他们对房地产调控可能放松的判断,对我们家电制造行业观察市场动向提供了借鉴。”(编辑:李泓)
|